近年來,興平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積極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從2010年至今,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7.77萬畝,讓昔日的“糧田”變“良田”。
6月24日,在南位鎮三余村,今年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給這個村的糧食生產帶來了不一樣的變化,新修的2600米寬敞平坦的田間道路縱橫交錯,4.5千米嶄新的渠道襯砌整齊排列,7000多米低壓輸水暗管深埋地下,修復后的2眼機井“整裝待發”。三余村黨支部書記吳俊耀介紹,原來群眾種地,路況不好,澆地很不方便,群眾形容澆地是:先澆渠,再澆壕,地里澆了個花貍貓?,F在澆地省水,能多灌溉,也能省錢,更重要的是今年小麥增加畝產產量在10%以上。
近年來,興平市為不斷鞏固農業基礎,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從2010至今,累積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5.725億元,先后在湯坊、桑鎮、豐儀、莊頭、南位、店張等鎮辦建設高標準農田37.77萬畝。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升了土地綜合生產能力。
興平市農業農村局農田管理科科長李健:“高標準農田主要是通過水利設施改善,以及新修田間生產道路來綜合提高、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比如說群眾過去澆一畝地,大概費時就是2—3小時,自從實施高標準農田以后,灌溉時間縮短為1—1.5小時,這個效益是非常明顯的,而且田間生產道路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群眾農副產品運輸難的問題。”
(咸陽融媒全媒體記者 王楠 張媛 李云如 杜嘉偉)
(責編:張優美 審核:韓芳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