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咸陽經開區綠意盎然,產業項目建設熱潮涌動。記者從咸陽市“打硬仗 求突破 決戰決勝‘十四五’邁出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 絲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獲悉,2024年咸陽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35.54億元,同比增長10.93%,規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核心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以 "臨空經濟+科技創新" 雙輪驅動,在西安都市圈建設中勾勒出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的發展新圖景。
臨空產業集聚成勢101億招商項目激活發展引擎
作為咸陽臨空經濟區核心板塊,經開區正將 "臨空、臨站、臨路" 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在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科技創新園,特種裝備制造生產線24小時運轉;綠能慧充新能源項目工地塔吊林立,這座總投資17.8億元的新型儲能基地建成后將年產充電樁20萬臺套,年營收達50億元,串聯起從電池儲能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2024年,經開區交出 "簽約項目18個、總投資101.3億元" 的亮眼答卷,5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戶刷新招商紀錄,斬獲全市招商引資先進縣市區稱號。今年以來,新松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航空輕量化材料等7個總投資64.2億元項目接連落地,其中4個 "十億級" 項目正加速推進立項征地,預計今明兩年集中開工,為臨空產業集群再添 "硬核" 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經開區與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簽署融合發展協議,11項硬舉措推動科技創新一體化,2024年轄區企業依托空港綜保區實現出口5970萬元,成為西安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的典范。
科教融合賦能創新 秦創原平臺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秦創原臨空智港,8家臨空制造類企業已入駐研發中心,23家科技型企業排隊等候入園。這座集 "研發 —孵化—中試" 于一體的科創平臺,去年被授予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路演中心、高端實驗室等配套設施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 "中轉站"。
經開區深化 "政校企" 協同創新,與西安交大、陜西科技大學等10余家高校院所共建30余個產業項目庫,推動 "科學家+工程師" 隊伍落地。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3家,銘澤易昇等企業躋身省級瞪羚企業行列,形成從 "科技研發" 到 "產業變現" 的創新生態鏈。
產城融合提質升級 北部新城展現宜居新貌
"過去這里是城郊荒地,現在出門就是公園,孩子上學有了名校。" 雙照湖周邊居民的生活變遷,折射出經開區的城市更新速度。35條城市道路織密路網,68公里地下管廊同步鋪設,海綿城市、智能安防系統全面落地,一座 "地上綠廊、地下管網、空中智慧" 的現代化新區輪廓初顯。
民生配套持續加碼:陜西師范大學咸陽經開第一實驗學校教學質量躋身秦都區前列,洲際華邑酒店即將投用,蘭歐國際酒店、秦都醫院等項目有序推進。咸陽奧體中心去年舉辦張韶涵、林俊杰等頂流演唱會,湖畔創意街區成為網紅打卡地,"體育 + 文旅" 讓區域人氣指數飆升。
沖刺國家級經開區 繪就臨空科技城藍圖
"從 ' 產業園區 ' 到' 城市新區 ',我們正以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為目標,推動開發建設與產業導入雙輪驅動。" 咸陽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持續放大臨空經濟效應,加速新松機器人等重大項目投產達效,同步推進咸陽里商業天街、雙照農副產品市場等城市功能項目,讓 "臨空科技城" 不僅是產業高地,更成為宜居宜業的幸福新城。
如今的咸陽經開區,如同一架蓄勢起飛的 "臨空客機":產業引擎轟鳴作響,創新機翼迎風舒展,城市客艙滿載民生期待,正朝著國家級經開區的目標,在西部大開發的藍天上劃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航線。
(咸陽融媒全媒體記者 胡曉語)
(責編:黃莎 審核:蜀秦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