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近年來,淳化縣委統戰部立足“大統戰”戰略思維,聚焦“聚賢、惠賢、用賢”,以“八個一”為抓手,推進“立制建章、立體建網、立行見效、立德見賢”,探索“縣委領導、統戰統籌、鄉鎮主體、延伸到村”的鄉賢統戰機制。截至目前,59家民營企業在42個行政村實施項目72個,支持14名統戰對象返鄉創業,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90余人。
一個服務領導小組。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鄉情為紐帶,將鄉賢“回歸經濟”作為統戰領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主抓手,印發了《淳化縣鄉賢助力高質量發展攻堅突破年實施方案》,出臺了淳化縣“人才回引工程”實施方案,開展春節鄉賢遍訪活動。成立了以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為組長,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鄉賢服務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委統戰部,具體負責鄉賢工作日常事務。
一個鄉賢信息數據庫。按照“找出來、聚攏來、活起來、作用發揮出來”的要求及“縣鎮村與部門”同摸底的原則,明確專人負責,集中時間力量對轄區及系統內淳化籍在外各類群體中的代表性人物作為鄉賢重點對象進行摸排統計,嚴格做到單獨建檔、專人跟蹤、掌握信息、隨時調整,分類建立動態數據庫,整理《淳化籍在外鄉賢名錄》,編織好服務鄉賢的工作網。
一個常態化聯絡機制。以鎮(辦)轄區、條塊系統為單位,細化到行政村組(社區)、條塊部門,明確各鎮(辦)黨(工)書記、部門一把手擔任鄉賢第一聯絡員,以“訪一次實情、打一個電話、寄一份慰問信”的方式,積極開展外出“走親聯姻”活動,做到對接“點對點”,服務有“專人”。緊盯重要時間節點,通過召開鄉賢返鄉創業座談會、情況通報會、入戶拜訪、寄送“家鄉禮”等方式,向在外鄉賢宣傳推介家鄉發展變化,緊盯有投資意向、帶動能力強的商企,為挖掘大項目、好項目夯實基礎。
一個交流互動窗口。堅持“縣內+縣外”“線上+線下”齊發力??h域外,探索建立異地商會會長聯誼會制度,加強與異地商會之間的溝通聯系聯絡??h域內,探索建立由縣級四套班子領導、相關部門一把手、各鎮(街道)黨(工)書記聯系重點鄉賢的三級鄉賢聯掛機制,常態化落實與在外鄉賢的溝通聯絡、鄉情傳達、意見搜集。其余鄉賢,根據所屬鎮(街道)和界別,落實不同的聯絡人員,實現專人聯系、專人負責。同時,依托基層統戰工作站(室),探索建立鄉賢會客廳、鄉賢議事廳、在外鄉賢鄉情驛站等聯誼服務平臺,激活本地鄉賢,引回外出鄉賢,留住外來鄉賢。
一個參政議政平臺。通過召開“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的形式,積極紓解鄉賢困難、挖掘鄉賢典型、落實惠賢政策、濃厚愛賢氛圍,逐步構建起由縣委統籌領導、統戰部牽頭協調、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鎮(街道)具體負責,協同推進重點鄉賢聯掛工作體系。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鄉賢參選村干部或者進入村干部后備隊伍、參選“兩代表一委員”。充分借助鄉賢人士“外腦”,召開了“淳化騰飛之我見”高層論壇,舉辦了“人才賦能智匯淳化”高質量發展論壇,為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提供重要參考。
一個多元鄉賢智庫。鼓勵鄉賢資源豐富的鎮(街道),探索建立多元化、數字化鄉賢智庫,包括建言獻策“智囊組”、產業扶持“致富組”、糾紛調解“和事組”、鄉風文明“督導組”、公益慈善“志愿組”、助學興教“助學組”等功能小組,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生態治理、營商環境等主題,開展經常性調查研究。緊扣“凝聚鄉賢力量、助推鄉村振興”這條主線,引導鄉賢在引資引智、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鄉村文明、公益慈善等方面,為家鄉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
一個宣傳展示陣地。有效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統戰工作站(室)等資源陣地,舉辦鄉賢文化專題講座、鄉賢事跡宣講等活動,鼓勵鄉賢文化濃厚的鎮(街道)探索打造鄉賢紀念館、鄉賢文化長廊、鄉賢廣場等。通過電視臺、報刊、網絡等媒體,常態化宣傳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優秀人物和工作實效,形成“報紙有文字、電視有圖像、網絡有聲音、雜志有刊登”的濃厚氛圍。
一個鄉賢治理體系。結合“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機制,整合黨員代表、鄉賢能人、村民組長三方力量,在鎮村(社區)兩級搭建“百姓議事廳”實體陣地及“鄉村夜話”議事平臺,將矛盾化解陣地前移至農家院落、田間地頭。把品德好、聲望高、影響大的鄉賢吸納進調解室(矛盾調節小組),根據矛盾性質和調解對象,由不同成員進行調解,方便快捷處理群眾訴求。支持鼓勵鄉賢回鄉擔任村干部,或以聘任為村“主任顧問”“經濟發展顧問”“專業技術顧問”等形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著力改善村(社區)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王妍)
(責編:李佳欣 審核:韓芳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