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近日,記者來到獨具特色的“張家村玉順成生態油坊”,這里不僅是油坊,更是糧種植基地、生態油坊與鄉村博物館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示范點。這座油坊位于旬邑縣太村鎮張家村,是202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家加工菜籽油、紫蘇油的油坊。它是由小學閑置校舍改建而成,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既保留了原小學的部分風貌,又融入了現代元素,給人一種既熟悉又新鮮的感覺。
走進生產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中,撲面而來的是濃濃油香味,映入眼簾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有的正將菜籽倒入榨油設備,有的正在灌裝,經過烘干、過濾等工序后,晶瑩剔透、香氣逼人的菜籽油從機器緩緩流出。
駐村工作隊員劉亞力:“咱們村以前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就想把村集體經濟放大一點。因為咱村上在清朝時候就有玉順成這個品牌,隨著鄉村振興的開始和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于是我們就把玉順成這個品牌重新拾起來。”
油坊的成功運營,按下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快進鍵”。據了解,目前這座油坊日處理油籽可達2000斤,可以生產出優質食用油600斤。2023年以來,共榨出成品菜籽油13噸,紫蘇油1100斤,銷售額達48萬元,獲凈利潤6.8萬元。
油坊現有的七個工人,其中六個是脫貧戶,在油坊工作,讓他們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還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有效帶動本村及周邊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工人張群義:“自從我村辦了這個企業,我在家門口也能打工掙錢,給我經濟增加了收入,我非常開心。”
其生產模式采取以銷定產的方式,主要通過線下與商超門店、煤礦等合作進行銷售,同時借助線上直播,使更多人了解并喜愛玉順成品牌的食用油,從而擴大銷售規模,提升影響力并打響知名度。
駐村工作隊員劉亞力:“下一步,我們油坊二期將上線,擴大生產和銷售量,進一步規模化和正規化,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和增收。”
(來源:旬邑融媒)
(責編:張優美 審核:妙俠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