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今年以來,乾縣聚焦非遺文化傳承,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潤心”目標,在中小學校園開展乾州紅拳、金箔絲唐卡藝術畫、乾州蛟龍轉鼓、“指尖上的剪紙藝術”等非遺文化傳承文明實踐活動,一系列惠民服務項目,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了解到,非遺文化乾州紅拳傳承項目,主要面向中小學校學生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在日常訓練中將乾州紅拳傳承項目融入到學生大課間活動和體育課教學內容中去,讓學生在校既習文又習武,強健體魄展形象,人人爭做傳承人。截至目前,15所校園的3000余名學生已基本掌握中國武術段位制段前三級和中國武術段位制長拳一段。
在金箔絲唐卡藝術畫傳承項目中,乾縣秉承“傳承非遺文化、培育美術人才”的理念,以美育德、以美冶情,通過教授學生金箔絲唐卡藝術畫基本技法和色彩訓練,培養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實踐操作能力,普及藝術素養,傳承非遺文化。截至目前,該項目已開展培訓15場次。
學生:“我學的是金箔絲唐卡藝術畫,雖然剛開始覺得特別難畫,但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現在已經掌握一些基本技法,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指尖上的剪紙藝術”傳承活動項目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為目標,注重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小剪刀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世界。在弘揚傳統文化、彰顯時代精神的同時,更為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目前,該剪紙傳承項目培訓已開展活動10余場次。
蛟龍轉鼓傳承項目旨在讓孩子們在學好文化課之余,將蛟龍轉鼓這一文化瑰寶傳承和發揚光大。通過節假日面向轄區青少年在村文明實踐站開展公益傳承培訓,截至目前,已開辦5期培訓,學員300余人。
乾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王志宏:“非遺文化傳承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乾縣民間文化文藝志愿者積極廣泛參與,讓廣大農村孩子認識非遺、走近非遺、了解非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非遺文化在校園這塊教育陣地代代相傳。”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王蕊 報道)
(責任編輯:李璐 審核簽發: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