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黨中央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才引領、人才支撐的現代化,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要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理念,真正讓人才成為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等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涌現。這些科技成就、大國重器、超級工程,把“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美好理想照進現實,讓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充分彰顯了人才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組織部門作為人才工作的牽頭部門,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完善黨管人才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人才集聚作用,引導各類人才旗幟鮮明講政治,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人才發展優勢,把人才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高質量人才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于如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而促進創新創造源泉的關鍵在于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要堅持人才資源向戰略大局聚焦、向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聚焦、向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聚焦,全面統計分析產業與人才需求,建立和完善項目發展庫、人才需求信息庫,精準制定符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發展規劃,推動產業發展與人才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要堅持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布局人才鏈,扎實做好產才融合文章,以產業園區為主平臺,聯姻名校名院名所,高標準布局和建設一批科創基地、孵化中心,推動人才與產業相融、與科技同頻、與企業互動、與項目對接,促進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讓人才在園區和企業挑大梁、唱主角,促進科技成果更有效地服務高質量發展。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人才生態環境的穩定是推動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軟件支撐,要堅持硬件和軟件同步發力,深入實施人才生態優化工程和雙創人才倍增工程,用好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力度建設人才載體和科創平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飛地”,完善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機制,讓廣大人才更有成就感。要堅持政策和服務同步發力,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深入探索個性化、定制化、精準化的人才服務模式,著眼“衣食住行”,重視“關鍵小事”,為人才發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務。要完善人才激勵評價機制,遵循創新規律,破除“四唯”導向,發揮職稱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激勵更多人才投身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最大限度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來源:大國人才)
(責任編輯:張優美 審核簽發: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