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在龍源村黨支部書記劉煒的帶動下,快速發展起來的“龍泉公社”精準確定了村里30戶120人為扶貧對象,并為這些扶貧戶建立了檔案實行動態管理,以龍泉公社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扶貧平臺,成立了4個生產大隊、10個經濟合作社,把現有的扶貧戶分成三種類型,逐一幫扶。
在龍源村生活了近40年的王玉俠就是其中一位貧困戶,過去,她一家五口靠幾畝旱地和丈夫打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公婆長期臥病在床,還要供兒子上學,十幾年來,每年都要借許多外債。2015年龍泉公社開業后,王玉俠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里免費提供給她家一間門面房,她也向親戚借來4套桌椅,靠著做搟面皮的手藝開了張,短暫的適應期過后,生意異常火爆,逐步甩掉了貧困帽。
王玉俠激動地說:“之前就想什么時候能把我的外債還完,沒想到通過一年的努力,趕2015年年底就把十幾萬的外債還完了。我真沒想到,這兩年也給孩子買了車、買了房!”
在龍泉公社的帶動影響下,周邊的幾個村餐飲、運輸、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也日漸興起,直接受益人口近1萬人。為當地群眾創建創業就業崗位320個,幫助45戶168人脫貧致富,被扶持對象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一萬元以上。村民劉蕊就是其中一位,她在龍泉公社開了個商店,收入不錯,家門口就可以掙了錢。昔日的龍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上家家都蓋了房,買了車。
一萬五千畝的黃土旱坡,劉煒帶領村民21年的堅守耕耘,把荒山荒坡變成綠樹成蔭、百果飄香的美麗家園。先后獲得國家級AAA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水土保持項目園區等榮譽,還獲得了“中國最美鄉村”、咸陽市首批命名的“森林小鎮”等稱號,成為了旱腰帶地區鄉村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王蕊 張微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