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鵬是一名退伍軍人,是旬邑縣紀委干部,他出生于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的疾苦,正是因為這份感情,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落實幫扶任務、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為旬邑縣精準扶貧整體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在精準扶貧定點幫扶中,2016年9月,曹永鵬第一次來到旬邑縣原底店子村幫扶對象李振全家時,被這家的情景震驚了。
李振全64歲,妻子60歲,兒子李鵬輝18歲。李鵬輝在5歲時候,得了一場重感冒,由于當時家里貧窮沒有及時治療,導致孩子腦癱,言語功能喪失,全身癱瘓,常年臥床,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這讓原本困難的家庭跌入低谷。14年間,他們并沒有放棄孩子的治療,四處奔波求醫治療盡心護理,耗盡了家里所有積蓄和精力,也荒廢了田地種植,沒有經濟收入。 禍不單行,原來住的兩孔窯洞在一場暴雨中塌陷了一孔,一家三口只能擠在另一孔不足20平米同樣搖搖欲墜的危窯里。隨著老兩口的年事已高,逐漸失去了勞動力,已無法維持生計,身體、心理、經濟受到重創的一家三口,對生存已無能為力,漸漸失去了信心。
窯洞昏暗潮濕凌亂不堪,發出陣陣霉臭味。面對這樣破敗不堪的家庭,深知農民疾苦的曹永鵬內心深深被刺痛,忍不住淚流滿面,對這一家的遭遇倍感同情?;氐絾挝缓?,一籌莫展,輾轉反思,夜不能寐,思索著怎樣解決這件事情,讓這個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斗志,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曹永鵬多次來到李振全家,與其促膝長談,宣講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及殘疾人社會保障相關政策,了解其需求。利用周末時間幫其打掃整理窯洞院落,聯系相關部門,為患兒李鵬輝申請了特制的輪椅,方便了出行,并動員身邊親戚朋友,一起看望護理患兒李鵬輝。2017年春節前,再次組織親朋好友十幾人一起送去了米面油、生活用品及衣物,買了年貨貼了對聯,糊刷窯洞墻壁,為這一家三口度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也讓這家老兩口看到了希望,敞開了心扉,逐漸走出生活陰霾。
解決這家的難題,首要解決住房問題,改善居住條件。 “我要為這家建三間平房小院”,有此想法后,曹永鵬立即行動,多處為此事奔波。畢竟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于是曹永鵬多次與村干部溝通,借助于網絡平臺,求助于社會力量。先后聯系到了旬邑籍在外創業人士曹亞妮、旬邑縣一家不銹鋼加工企業負責人劉磊等愛心人士,組建了愛心團隊,創建了愛心人士微信群,多次討論協調,商定了建房方案,制定了房屋規劃圖紙。他們通過微信平臺發出愛心助困倡議書,迅速得到了朋友圈里120名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紛紛慷慨解囊,幫其共渡難關。
歷經三個多月的多方位共同努力,共籌集善款五萬多元,衣物、米面油、基本生活用品若干;村上的一家私人建筑工隊,受愛心人士的感染,也自愿加入,主動承攬建房工程,僅僅只收取成本費。在建房期間,曹永鵬等愛心人士放棄節假休息日,奔赴建房現場,督查每處細節,親力親為;劉磊無償提供了所有的門窗及院落圍墻護欄;曹亞妮更是為建房出資獻策,化解建房過程中的許多困難。歷時20多天的加班加點,趕在雨季來臨之前,三間平房小院終于落地建成。
2017年5月21日,李振全家的新院里充滿了歡聲笑語,一家三口都換上了新衣服,臉上掛滿幸福的微笑。這一天是愛心人士為其舉行的“交接鑰匙”儀式,也是來慶祝喬遷之喜。
“我一生很坎坷,但現在有這么多人關心我,幫助我,我很滿足!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愛心人士的幫助,圓了我這輩子的住房夢!”,看著眼前這座新小院,李振全感慨地說到,并表示,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希望,信心滿滿,他表示一定會努力爭取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
種種舉措,使貧困家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增添了早日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也為旬邑縣精準扶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看咸陽》通訊員 曹永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