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在興平市西城街道花王村會議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脫貧故事自己講,脫貧致富樹榜樣”小講堂活動拉開了序幕,貧困群眾王拉練正向大家熱情洋溢的講解著脫貧致富經:“國家政策現在好很,只要咱們自己勤快,就能致富……”。
2017年,當市委辦駐村幫扶干部初次來到王拉練家時,王拉練蹲在門口,兩根黝黑粗糙的手指夾著一根紙旱煙,大口不停的抽著,煙霧繚繞,滿臉的滄桑和失望,讓他對外來人員多了一份冷漠。
入戶走訪,把脈斷清病理
“唉,算了,這輩子就這樣了。”王拉練很是不耐煩。面對王拉練的消極情緒,讓幫扶干部的 工作增加了難度。為了徹底弄清王拉練家的困難情況,幫扶干部幾經入戶,耐心詢問,并通過與其左鄰右舍訪問座談得知,原來,王拉練家里有一個一級殘疾的兒子,平時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加上王拉練和妻子康票莉都沒有啥文化,啥也不懂,只能靠種地養家糊口,而且小兒子上大學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導致了這個家庭貧困潦倒。王拉練也因此對生活失去信心,感覺這輩子就這樣了。
政策解讀,搭起心靈之橋
“要想幫扶王拉練擺脫貧困,我們首先要讓王拉練振作起來,重拾生活的信心。”駐村工作隊長劉偉和隊員們圍坐一團,熱烈的討論著。
接下來,幫扶干部隔三差五的就去王拉練家,結合實際情況,一邊幫助其大兒子王研慶申請落實殘疾人相關政策,幫助其小兒子王研佩申請教育資助;一邊為王拉練夫婦分析當下形勢,講解國家扶貧利好政策,講述身邊的脫貧典型和先進人物事跡,提升他們的生活信心。同時,聯合市人社局、農技廣校等,對王拉練夫婦進行就業、產業政策解讀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認知和實踐能力。一來二去,王拉練夫婦和幫扶干部打成了一片,有啥不懂,也隨時就問。
實現就業,重拾生活信心
王拉練正直中年,是家里得力的勞力,平時除了干些農活、照顧大兒子之外,大部分時間閑呆在家里。對此,幫扶干部通過與鄰村的機械鋼廠對接協調,成功為王拉練爭取了就業崗位,一個月下來,能掙3000多元,在農忙時節還能照顧上家庭,對于王拉練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碳。
“非常感謝市委辦的駐村工作隊,幫我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一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家里的生活有了保障,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美好。”王拉練臉上露出了說不盡的喜悅。
產業發展,煥發內在動力
為了能進一步提高王拉練的家庭收入,工作隊又著眼于到戶小產業發展。在幫扶干部的宣傳鼓勵下,幫助王拉練的妻子康票莉在家發展起了養羊產業。
“我現在養了20多只羊,前段時間賣了8只羊,收入了10000多元,平時還賣羊奶,半年來又收入了3000多元。”康票莉眼含淚花,不敢相信這是她能做到的。
2018年,駐村工作隊從外引進了特色秋葵產業,由于是新品種,大家都沒有種植經驗,都不敢去嘗試。王拉練卻鼓起勇氣,第一個大膽嘗試種植了3畝秋葵,當年就收入了7000多元,遠遠超過了同季玉米的種植效益。
此時的王拉練,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認命的人了,而是敢打敢拼,辛勤致富的能人,心里充滿著源源不竭的致富動力。
脫貧致富,主動引領發展
2019年,王拉練的家庭人均收入達到了8000多元,王拉練主動申請了脫貧,小兒子王研佩也從大學畢業,在工作隊的幫扶下實現了順利就業,王拉練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春。前不久,王拉練又由申請代了10000元的小額貼息貸款,用來進行羊圈改建,擴大養羊規模。同時,還主動加入了花王村300畝的杏李西梅產業園,實現長遠發展。如今的王拉練不僅實現了脫貧,還成為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帶動大家共同發展。
貧困戶王拉練的致富發展僅是當下花王村眾多貧困群眾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花王村在興平市委辦公室的包抓幫扶下,抓黨建、建道路、興產業、促就業,實現了全村道路硬化20000多平方米,鋪設排污管道4800多米,美化文化墻700余平方米,綠化靚化苗木10000株,建設文化休閑廣場3000余平方;建成了300畝的杏李西梅集體經濟產業園、600畝的新順苗木產業基地;引進了特色秋葵種植累計100余畝,帶動貧困群眾增收30余萬元;促使貧困勞力轉移就業200余人次,增收300余萬元,使廣大貧困群眾得到了脫貧致富,涌現出了一批批脫貧致富典型和致富能手。花王村也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窮帽子,蝶變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今年也將實現全面脫貧,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看咸陽》通訊員 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