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巨云霞,中共黨員,2015年開始負責精準扶貧工作,2017年4月起擔任商務局駐乾縣王村鎮(zhèn)索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
駐村幫扶期間,我與鎮(zhèn)村干部和工作隊員團結一心,善學善思、善作善成、用心用情、克難攻堅,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摸索總結出了“學透、入心、用情、扶志”八字工作法,王村鎮(zhèn)索村的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位居全鎮(zhèn)前列,多次受到乾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表彰。
王村鎮(zhèn)索村現有住戶1013戶,常住人口5012人,15個村民小組。截止目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5戶386人,脫貧不享受政策18戶69人,2014年—2015年脫貧26戶96人。2016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21人。2016年脫貧18戶 68人,2017年脫貧9戶37人,2018年脫貧13戶36人,2019年脫貧19戶65人,2020年兜底11戶13人,未脫貧12戶15人,享受低保貧困戶42戶125人,五保貧困戶4戶4人,孤兒1戶1人。
一、學透,全面吃透脫貧攻堅相關政策,結合村情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始終能夠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在落實政策過程中,絕不照抄照搬上級文件,絕不當二傳手,堅持先學透悟清,再結合實際抓落實,還盡可能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
在2018年全省精準扶貧數據大清洗過程中,反復學習相關政策文件,嚴守九條紅線,和鎮(zhèn)村干部、幫扶干部一道,對照標準要求,逐戶逐人齊過,力求無疏漏、客觀公正,力求群眾滿意、合規(guī)合理。
在“八個一批”政策落實過程中,作了大量功課,反復研讀政策文件,遇到不理解或搞不清的問題,就主動向“八個一批”部門請教或與他們探討,力求“八個一批”政策落實精準、措施科學合理,力求政策落實“一口清”。在各種賬表卡冊填報工作中,首先堅持弄懂弄通,理解彼此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才指導信息員按照程序精準填報,始終做到各種數據心里“一本賬”。
二、入心,一心撲在工作上,克難攻堅,與鎮(zhèn)村干部和貧困群眾共同奮斗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
在擔任工作隊長期間,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吃住在村,沒有休過假,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入戶走訪的基礎上,經常性的深入田間地頭和群眾交心交朋友,聽取他們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在扶貧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過程中,堅持原則,嚴把政策界限和標準,積極宣傳政策,認真核查信息。在工作中,積極主動與鎮(zhèn)、村工作配合,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使索村精準扶貧工作得以有序開展,穩(wěn)步推進,進展順利。為了索村辦公電子化,商務局在自身辦公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下撥資金一萬元購置打印機、電腦及配套設施。積極協調縣級有關部門對村街道遺留工程進行了修補完善,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我充分利用精準扶貧“八個一批”政策,在征求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幫助貧困戶積極實施脫貧計劃和措施,解決脫貧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2016年對25戶貧困戶實施了以養(yǎng)殖業(yè)為主的產業(yè)幫扶項目,實現脫貧19戶76人。市委書記岳亮、市長衛(wèi)華分別在2017年5月3日和6月1日到索村檢查了精準扶貧工作,對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其工作成績給予高度贊賞。2018年,全市開展精準扶貧大數據采集工作,全村71戶貧困戶照片和VR數據要在規(guī)定時間采集上傳,時間緊、任務重。當時只有我和一名工作隊員進行信息采集。沒辦法就讓星期天回家的兒子,一同到村上幫助采集數據、拍照片、采集貧困戶VR數據。兒子開玩笑說:“我也成扶貧工作隊員了!”我在幫助貧困戶和村民們發(fā)展產業(yè)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索村群眾有種植紅薯“直插栽培”的傳統,可是由于栽培技術落后,產量一直在每畝3000斤左右徘徊。2019年春季,又到了栽紅薯的時候,群眾訴說了困難。知道情況后,我先后三次赴楊凌,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朱渭兵教授虛心學習紅薯栽培技術,回到村上再手把手給村民教“一插二平三抬頭”的栽培方法,同時還幫助引進了秦薯5號優(yōu)良紅薯品種。當年,全村一下子種植紅薯60多畝。到了秋季,每畝紅薯產量達8000多斤,群眾看著豐收的紅薯,一個勁地夸我為村民辦了件大好事。
三、用情,充滿激情、飽含感情,幫助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工作實踐中,我認識到:要把精準扶貧工作當作自家的事,把貧困群眾當親戚,不嫌棄、不抱怨,用真情、有感情,熱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主動與他們拉近情感上的距離,才能讓他們主動在干部的引導下,早日擺脫貧困。
傾情幫扶,因戶施策是工作的一大亮點。2018年9月18日在走訪貧困戶過程中,我發(fā)現精準扶貧戶馬呆社家中院內滲井塌陷,及時聯系幫扶責任人給其送去500元現金,幫助其修繕滲井,排除安全隱患。同時還幫助貧困戶司秋建銷售蘋果2000多斤,為貧困戶史振國家里安裝了自來水。在村上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工作中,發(fā)現精準扶貧戶馬爭春家里臟亂差,馬爭春因患有精神病,行為異常,晚上不睡自家炕上,在門道鋪秸稈合衣而臥。做飯不在自家廚房做,在院內用磚支著鍋露天做飯,而且飯菜經常是七生八熟。看到這種情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時向王村鎮(zhèn)政府和商務局領導作了匯報,在得到扶持資金后,讓村上聯系工人,每天深入施工現場,為節(jié)省資金親自動手搬磚。一周時間為馬爭春修繕了院墻房屋,鋪設了院內地面,粉刷了廚房內墻,接通了水電。同時還聯系鎮(zhèn)民政部門給馬爭春申領了新的被褥,并自己掏錢給馬爭春買了電磁爐,還手把手教其做飯、點炕,使馬爭春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四、扶志,千方百計鼓起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和勇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精準扶貧最根本的是要幫助貧困戶鼓起脫貧致富的信心,讓他們解開思想疙瘩,樹立生活信心,克服依賴習慣,通過實實在在的幫扶成效,讓他們看到希望,激發(fā)內生動力。
王村鎮(zhèn)索村群眾史旭輝,1978年1月出生,全家4口人,2個孩子,由于身體狀況較差,自身發(fā)展動力不足,加之女兒患病,醫(yī)療費用巨大,家庭經濟困難。我多次到史旭輝家里,詳細了解家庭困難,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耐心開導,細致講解扶貧政策,幫助史旭輝重拾發(fā)展信心。史旭輝經過反復考慮,最終決定發(fā)展奶山羊養(yǎng)殖,她多次上門,幫助史旭輝申請到3000元產業(yè)幫扶資金,2萬元金融扶貧貸款,購買了18頭羊,羊場很快就建設好了。緊接著,我又協調農業(yè)部門申請青貯飼料補貼,聯系畜牧養(yǎng)殖專家上門進行奶山羊養(yǎng)殖、防疫等專業(yè)技術培訓。2017年12月,為了幫助鞏固脫貧成效,并為史旭輝申請2000元產業(yè)幫扶資金和5萬元金融扶持貸款,幫助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史氏羊場”日漸興旺。2017年臘月,史旭輝僅養(yǎng)殖收入就達到2.8萬元。2018年春節(jié),史旭輝在自己的奶山羊養(yǎng)殖場門口制作了一幅噴繪春聯。上聯:國家扶持旭輝養(yǎng)殖,干部關心感恩不盡。橫批:共產黨好。充分表達了他對黨的扶貧政策的感激。
天有不測風云,2016年,史旭輝的孩子突患罕見急病,送到乾縣人民醫(yī)院,后又轉院到唐都醫(yī)院,住院需要巨額醫(yī)療費用。我一邊幫助史旭輝申請臨時救助、大病救助,一邊動員親戚朋友、身邊同事捐款,還在網上發(fā)起了水滴籌。在我的努力下,王村初中的師生和教育系統也積極行動捐款,王村衛(wèi)生院的醫(yī)療工作者上門為孩子送醫(yī)送藥,大家一起努力幫助著史旭輝。面對家庭的困難,看到大家對他的幫助,史旭輝愈發(fā)剛強。他一邊打理羊場,一邊在省城給娃看病。2018年,史旭輝的孩子病情加重不幸病亡,在巨云霞耐心勸導下,化悲痛為力量,繼續(xù)擼起袖子加油干,養(yǎng)殖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
史旭輝先后被評為王村鎮(zhèn)“脫貧致富標兵”、乾縣“脫貧致富標兵”。我推薦他參加了王村鎮(zhèn)扶志扶智宣講團,到其它村里,講脫貧故事,感謝黨的好政策。2019年,史旭輝補選為索村村委會副主任。當上村干部后,他還經常現身說法,用自己的事例,教育貧困群眾,讓大家激發(fā)內生動力。
(《看咸陽》通訊員 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