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光今年49歲,全家五口人,家住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渠子鎮盧莊村三組,因為身有殘疾,從來沒有踏進校門半步,。
70年代,由于醫療條件落后,地處邊遠山區,交通不便,不到一歲的邵大光由于感冒發燒沒能及時接受治療,造成終身聾啞。因為家庭生活困窘,他從一懂事開始,就跟隨父親上山放牛,種過烤煙,栽過蘋果。
雖然身有殘疾,但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虛心向人求教,終于練就了一手務農的好手藝,從此開始種植、養殖不間斷,起早貪黑,吃苦耐勞,憑著吃苦耐勞的干勁,他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一次邵大光在北溝放牛的時候,同樣是在一起放牛的溝對面的一個人,看到邵大光憨厚老實,勤勞肯干,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同村的小姑娘楊春梅介紹給了他。楊春梅和邵大光有同樣的經歷,都是因病聾啞,沒有上過一天學。當時村里人都議論紛紛,擔心兩個聾啞人以后生活在一起不好交流,恐怕影響下一代。這時家里人也犯迷糊了,心里也沒底,到底能不能讓這兩個人結婚生子呢。雖然人們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兩個人一見面,都表示沒意見,兩個人在第二年就結婚了。
婚后,倆人先后生育了兩女一男。如今孩子也都長大了,兒子邵博現在在縣城讀高中,長女邵倩倩, 2018年7月畢業于渭南師范學院,目前在西安現代電子職業學校任教,次女邵曼曼2015年考入西安財經學院,但是只讀了一學期,考慮到父母都是殘疾人,姐姐正在上大學,弟弟馬上就要中考,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在家人不同意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學業,在西安打工。
邵大光自2014年識別為貧困戶以來,邵大光一家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本人的努力下,他通過辛勤勞作和創辦家庭小型養殖逐步實現脫貧。他從2018年引進秦川肉牛3頭,當年享受產業到戶補助資金5000元,享受鴻昌種養專業合作社分紅1000元,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6545元,實現了穩定脫貧。2019年,他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壯大養殖規模,又買了2頭牛和11箱蜜蜂,享受產業到戶補助資金5000元,現在牛存欄7頭。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加入永壽縣俊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分紅;每年還享受光伏發電分紅,2019年家庭人均除收入達到7995元,很好的鞏固了脫貧成果。
邵大光靠著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張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3家養牛,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養殖戶家里,義務巡回指導,在他的影響下,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高,并成立了養殖合作社,讓大家都能走上勒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邵大光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在養牛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加強養殖技術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于2018年榮獲渠子鎮優秀殘疾人自主創業致富帶頭人稱號,并在2019年受到表彰獎勵。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邵大光計劃于2020年繼續擴大養牛規模,同時在去年土蜂養殖基礎上,在增加養蜂數量,計劃種植小雜糧6畝,為養牛提供飼料保證。
(《看咸陽》通訊員 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