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去年光伏收入不錯吧?”8月13日,陜西省淳化縣十里塬鎮孟家村報賬員趙安寧碰到從銀行取錢回來的脫貧戶張永利時問到,張永利嘿嘿一笑,揚了揚手里的存折,趙安寧湊上前一看,好家伙,僅光伏一項,張永利去年就收入4200元。望著老張笑的滿臉的褶子,趙安年也為他感到高興。
淳化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南緣,是典型的山區縣、農業縣、老區縣和六盤山片區縣。全縣有95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165戶40272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達23.72%。
淳化縣依托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抓住光伏扶貧大好機遇,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列支6100萬元,利用移民搬遷安置點屋頂、機關事業單位屋面貧困村預留未利用地等可利用空間,采取“屋面+地面+車棚”三種方式,開展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和清潔能源扶貧的新路子。
起初,看著這些藍色的太陽能板,習慣了以前種糧賣糧的張永利對這所謂的“陽光收入”將信將疑,2018年12月,蒙家村的村級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排光伏發電板整齊劃一,上百塊藍色多晶硅組件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配電室內,一條條電纜源源不斷地將電流傳輸到了電網……看著眼前的一切,張永利心里變得踏實了。
如今,淳化縣21個村級光伏電站運行良好,為9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結轉電費收益216.2萬元,進一步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增強了當地的“造血功能”。張永利望著頭上的太陽咧看了嘴,現在每天的天氣情況是他最關心的,因為只要出太陽,自己的腰包里就會一點點鼓起來。
在光伏電站的收益分配上,淳化縣制定了《淳化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管理細則》,明確了電站收益分配方式和后期維護管理責任,為電站持續發揮扶貧效益打好了堅持基礎。
淳化縣21個聯村光伏電站,資產按比例確權至各建檔立卡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黨支部+光伏產業+集體經濟+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將發電收益按照各村投資比例形成村集體經濟,先期支付土地流轉、運行維護費用后,用于貧困村開展公益崗位扶貧、小型公益事業扶貧、獎勵補助扶貧等,優先扶持65歲以上獨立老人戶、整戶無勞動力、低收入戶、患大病家庭以及殘疾人等特殊貧困人群,讓他們及時享受到光伏扶貧效益扶持。
與此同時,在電站收益分配管理上,淳化縣還嚴格按照“村級申請、鄉鎮審核、縣級備案”的工作程序,每年年初由村委會制定收益分配使用計劃,提交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上報鎮辦中心審核并報淳化縣扶貧開發局、縣城投公司備案,由淳化縣城投公司組織實施。同時,對收益分配使用計劃及時向村民公示,按照分配使用計劃,村委會對年度實際發電收益進行分配,并在每年年底公告收益分配使用結果,讓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在陽光下操作運行、全面接受群眾監督。
(《看咸陽》通訊員 蒲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