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陜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來自陜西省工信廳的數據,2023年,陜西省縣域生產總值達到了1.62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48%,已經撐起了半壁江山。綠樹成蔭的渭水河畔、紅彤彤的辣子……主播嚴於信回到了老家陜西咸陽,帶大家去打卡家鄉變化。
video
渭河:從“野河灘”到“幸福河”
嚴於信:“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些年一回到老家咸陽,在渭河邊走走,就會想起這句詩。千年古城如此的清秀,這樣的美顏效果離不開水的滋養。
嚴於信:這里叫作渭河咸陽湖景區,現在是早上7點多,又趕上周末,可以看到有很多市民已經早早來到這里晨練散步。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我小時候,大概20多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的一片荒灘,所以當地人也管這里叫“野河灘”。從2004年開始,當地政府下大力氣全面治理家門口的這條“臭水河”。經過多年努力,萬畝水面、萬畝綠地、萬畝花海及優美的渭河生態長廊逐步形成。
嚴於信:曾經的咸陽人遠離河道,如今的咸陽人親水愛水,這座城因水而變得靈動,富有朝氣。
袁家村:從“空心村”到4A級景區
嚴於信:垂直天井,滿池錦鯉,這里不是星級酒店,也不是城市商圈,這里是咸陽的一個小鄉村。這里,就是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板村——現在也是4A級景區“袁家村”。
嚴於信:這已經是我第3次來袁家村了,最大的感受是,民宿越來越多,你看有中式、歐式還有關中本地風格,各種樣式應有盡有。以前來這里,小吃一家挨著一家,一天都吃不夠,以后,可以換著民宿來住,多住兩天,咱們慢慢吃,慢慢逛。還有手工饃,小時候把這當成零食來吃。
“武功”秘籍:快!
農特產品跑出電商“加速度”
嚴於信:吃了這么多年家鄉的獼猴桃,這也是我第一次走進采摘園。眼下正是老家的獼猴桃采摘的旺季,您知道嗎?陜西的獼猴桃產量可是全國第一,世界上每4個獼猴桃就有1個產自陜西,厲害吧。
嚴於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前想念家鄉這一口酸甜,郵寄不方便。現在依托武功縣的特色農產品專線,今天采摘明天就能送達全國各地。這就是武功速度。
嚴於信:我們看到,一箱箱的獼猴桃正在分裝到車上。其實,不單是陜西的農產品,我們平時在網上買的新疆葡萄干、甘肅蘋果、寧夏枸杞,一般都是從這里發出的,真正實現了“買西北賣全國”的模式!趕緊下單吧!
一碗“匯通面”
拉長“經濟鏈”
嚴於信:逛了一天感覺肚子也餓了,也可能是回到老家,我又饞了。要說咱們咸陽人專屬的面食記憶是什么呢?那就一定是匯通面。我記得過年的時候啊,不管天多冷我也會來上一碗。老板來一碗!
匯通面因路得名,只在晚上出攤兒,曾經是20世紀周邊大型企業數萬職工的“深夜食堂”。時代變遷,這里的環境越來越規整,但是價格卻一直非常親民。一個晚上能賣出上萬份。這一碗面,成了咸陽的一張名片。
嚴於信:一方夜市煙火,一城百姓情懷。這次返鄉之旅,我用相機記錄了不少家鄉的新變化。可是,咸陽的魅力說不完、道不盡。只有您親身來到這里,才能感受它的嶄新面貌。
(央視新聞)
(責編:李璐 審核:韓芳 簽發:呂驥)